我國的振動控制技術是五十年代末,在軍工促民用的情 況下發展起 來的產品的設計和生 產、都 是根據 蘇聯 圖紙 資料 進行 的. 也 就是說, 是在 仿制.僅有 E 型、E A 型 等 ( 表 1 ) 產品不 到10 種, 無法適應眾 多工 業部 門的需 要.
從六十年 代初起, 根據 造 船工業發 展 的需要,有關科 研 單位 先后開 展 了振 動控制 技術 的研究和 新產 品 的研 制。 然而, 一 般 的機器設 備仍無專門 的隔 振 器材可供 應用.除 了 軟木、橡膠板外,開始 用酚 醛樹脂 玻璃 纖 維 板( 即通常所稱 的保 溫板 ), 作為一些 機器 設備 的 隔振.六十 年代 中, 第 九設計 院研 制了G 型橡膠 隔振器,由于 固有 頻 率 大 大低于軟木, 逐 漸推廣 應用 至一般 的 機 器 設 備, 如風機、 泵、冷凍機等。七 十年代 初, 由于 工業 與民用建筑 的機器設備 的大量需求,有關設計 單位 研制 了不 少新的 隔振器, 如 華東建筑 設計 院研 制了 G 型橡 膠 隔振器 的 改 進 型 號JG 型橡膠 隔 振器; 七 O 四研 究 研 制 了 Z 型橡膠隔 振器; 上 海市 民用建 筑設 計院 先后 研 制 了 X D 型、S D 型橡膠 隔振 墊, 可 節 省隔振 費用: 華東建筑 設計院、北京 市建筑設計 院、電子工業 部第十設計 院 等分別 彈 力 減 振 器 廠、研 制 了各種 金屬 彈簧 隔振 器。沖床 由于 其在運 行 時 的沖 擊 所 引 起 的振動,
八十 年 代初, 上海市 民用 建筑 設計院在 一些鎖 廠、制釘廠 用 X D 型橡膠 隔振 墊對 沖床 隔振進 行試 點, 后 來又 在蕪湖 桅燈廠 沖床 車間 用S D 型 橡膠隔振墊 作為沖床 隔 振,均 取得 了 良好 效 果,并得 出沖 床隔振 效果 的經 驗公 式。自此結 束 了沖床均不 隔振 的歷史。 第九 設計 研 究院 與長寧橡 膠 制品廠 研制 了專供 沖床 等垂 直 沖擊 干 擾設備 使用 的 I 型隔振 器。鍛床 在 過去一般均 用木材隔振, 上海市 民 用 建 筑 設計 院用X D 型橡膠 隔振墊 作為鍛床 隔振, 解 決 了鍛 床振 動對 周 圍居 民的干 擾。管道隔振 直 至六十 年代尚屬空 白。七十 年代初, 因重點 援外 工程 需要, 上海市民用建筑設計 院研 制 了應 用于泵、冷凍機等管 道隔振 的橡膠軟 接頭,填 補 了這 方 面 的空 白。七 十年 代 中, 由于軍工 需要, 研 制 了金 屬波 紋管等,但 由于 價格 昂貴,一 般工業 與民用建筑 中的大量泵、 空壓 機等難以采 用.
七十年 代末, 上述 單位研 制 K X T 型可 撓 曲橡膠 軟 接頭,八十 年代 開發 了 K S T、K S T一 F 型 雙球可撓 曲橡膠 軟接 頭,現 己廣 泛應 用于 國內外 許 多機器設備,技 術指標 己達 到 國外要求。此外,管道振動往 往通 過 剛性 吊架 傳遞 至房屋 結構 形成振 動干 擾及 固體聲 影響。 在七 十年 代尚缺 乏專用 的管道彈 性吊架, 只 能現場 加工配 置, 而且不 易保證 隔 振 效 果.
八十年代初,揚州 市減振器 廠參照 國外 產品, 生產了 V H 型 等減振 吊 架。 后來, 上海交通 大學研 制 了管道 專 用 的 JX D 型橡膠彈 性 吊架, 這 樣, 使 泵、 空壓機、冷 凍機等常用 機器 有 了隔振 器 ( 墊 )—彈 性 軟 接頭一管道彈 性 吊架 的配套 隔振措施。消 隔振通 常采 用 金屬 彈簧 隔振器, 上海市民 用建 筑設計 院 在八十 年代用橡 膠 隔振墊 作為精 密光學 儀 器 ( 光 柵機、精 密天 平等 ) 的 隔振元 件, 其穩 定性 優于 金屬彈 簧 隔振 器, 并使位移 值 低于設 計指 標。減 振降 噪用 的阻 尼器材 在七 十年 代 尚無正式 產品。
八 十年代初, 在 中 國科學 院力學 研 究所、上海交通 大 學等 單位 的推 動下, 吭天 工業部七 O 三研 究所、無錫 減 震器 廠等 先后研 制 了各種阻 尼器 材。與此 同時揚 州無線 電二廠、北京 測振 儀器廠、 杭 州 電子工業 學 院機電總廠 研 制和生 產 了測 量環境 振 動 的專用儀 器。
我 國的振動控制 技術從七十年 代走上研 制適 合我國需要的產品,而 八十年代更是進入蓬 勃發展 的時期。 生產廠家 已 從六十年代初 的 兩家 增加 到 2 家。 產 品種類繁多而且形成 系列, 包括: 橡膠隔 振器、 橡膠隔振墊、 金屬彈簧隔振器、 金屬絲網隔振 器、橡膠空氣彈簧、 金屬軟接頭、橡膠軟接頭、彈性吊架、阻尼器、 阻尼材料和涂料等, 品種近百 。
總之, 振動控制技術通過四十年來的不 斷努力, 從早期只 會依 樣葫 蘆仿制幾種國外產品,逐 漸走上 自行 研 究新技術、 新產品的道路,并在 成 長過 程中形 成了一 支實力雄厚 具有一 定水平的專業隊伍。 當然, 與先進 國 家相比,仍有薄弱環 節 與不足之處,需要各科研部門通力協作并與制造廠 家 密切合作。 可以預期我 國振 動控 制技術在九十年代必將在 前階段工作的基礎上得 以繼 續提高和發展, 傅為建設祖國的 四個現代化作出更大的貢獻